RSS服务 Email Alert

“专家论坛”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家论坛
    李昊, 廖胤涵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4): 241-24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4.001
    摘要 (161) PDF全文 (241) HTML (108)   可视化   收藏

    口腔菌斑生物膜作为多种细菌生存、代谢的基础,使口腔细菌难以被清除。随着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菌群出现,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加。尽管目前在研究生物膜形成、破坏有关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可用于临床的有效治疗方案仍较缺乏。金属纳米酶具有纳米粒子的物理特性及类似天然酶的催化活性。金属纳米酶的纳米级尺寸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在发挥类酶作用产生大量活性氧的同时促进活性氧快速扩散到活性催化位点,增强纳米酶的抗氧化特性;同时金属纳米酶易通过电化学还原法、溶剂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等方法制取,且具有产生高浓度的羟基自由基、催化牙菌斑生物膜降解、氧化应激裂解葡聚糖抑制生物膜形成、释放金属离子杀灭细菌的潜力,有望成为防治口腔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新选择。金属纳米酶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呼吸等方式进入生物体,但可能引发肺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等潜在毒性效应。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下,金属纳米酶毒性的发生可能涉及多重机制,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评价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拟从金属纳米酶的特性、抗菌机制、生物毒性及其在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阐述金属纳米酶的研究进展,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专家论坛
    张玉峰, 张晓欣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3): 161-16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3.001
    摘要 (294) PDF全文 (556) HTML (202)   可视化   收藏

    拔牙后,牙槽嵴软硬组织会发生明显吸收,牙槽嵴保存术目标在于尽量维持牙槽嵴软硬组织体积与形态,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适当条件。目前牙槽嵴保存术拔牙窝的多种分类方式存在难以直接指导移植材料的选择和临床操作、颗粒状骨替代材料空间维持能力不足导致成骨效果不佳等问题。血浆基质是一种自体血液提取物,能有效提高组织再生效果。本文阐述了拔牙后软硬组织丧失的特点及血浆基质在牙槽嵴保存术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液态血浆基质、固态血浆基质膜/塞、血浆基质骨块),对需要进行牙槽嵴保存术的牙槽窝进行了新的分类,并就应用血浆基质行牙槽嵴保存术的临床操作方法进行推荐:第一类为拔牙窝不存在骨组织缺损,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第二类为拔牙窝存在骨组织缺损,双侧骨壁缺损均小于50%,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第三类为拔牙窝存在骨组织缺损,双侧骨壁至少有一侧缺损大于50%,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在第一类拔牙窝中可填入固态血浆基质膜或组织塞,再次注射液态血浆基质,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封闭拔牙窝;在第二类拔牙窝中可填入血浆基质骨块,注射液态血浆基质二次固化后,使用可吸收胶原膜及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关闭拔牙窝;在第三类拔牙窝中利用帐篷钉维持高度,再植入血浆基质骨块,注射液态血浆基质二次固化后,使用可吸收胶原膜及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关闭拔牙窝。本文旨在为口腔临床医师全面了解血浆基质、简化牙槽嵴保存术临床决策及操作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杨雪超, 李文芝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2): 81-8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2.001
    摘要 (231) PDF全文 (505) HTML (173)   可视化   收藏

    血浆基质作为一种自体血液离心产物,具有再生修复的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再生修复、皮肤美容等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牙髓再生治疗和根尖手术已成为保存牙髓以及保存患牙的主要方法,生物活性材料的应用至关重要,血浆基质作为一种自体生物活性材料,较易获取,可塑性强,具有天然优势。血浆基质可应用于以下情况:①无法刺激根尖出血的根尖孔未闭合年轻恒牙的牙髓血运重建术;②存在骨缺损的根尖屏障术及大面积穿孔髓室底或根侧壁修补术;③大面积根尖病变,伴或不伴随牙周疾病患牙的根尖手术。因血浆基质为自身血液来源制品,使用方面无明显禁忌。虽然已有系统综述表明,相比传统血凝块,血浆基质作为天然再生支架,可有效促进牙髓根尖周病的再生性修复。然而,由于血浆基质的特性受不同制备方式的影响,其适用范围有所差异。此外,目前尚缺乏血浆基质长期的临床研究结果,且组织学证据较难获取,仍然需要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进一步探索。本文将对不同血浆基质在牙髓再生、根尖手术中的骨组织再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在适应证选择及预后评估时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谭葆春, 李凌俊, 闫福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4, 32(1): 2-1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4.01.002
    摘要 (479) PDF全文 (656) HTML (324)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们对美观需求的日益提升,治疗牙龈退缩已经成为牙周科临床常见的患者诉求。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牙龈退缩,常见的手术包括游离龈移植术、带蒂瓣技术和双层瓣技术,适应证选择恰当时,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上述术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根面覆盖效果不理想等。近年来,学者们针对这些不足陆续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案来治疗不同程度的牙龈退缩,如改良游离龈移植术,即包含龈乳头及游离龈的牙龈单元移植,可改善受体区血供,提高根面覆盖效果,其针对轻度退缩的部位可获得良好的根面覆盖,同时可增宽角化龈和加深前庭沟,但应用于上颌美学区时可能存在术后牙龈颜色、形态不协调,美学效果欠佳的问题。牙龈瓣采用半厚-全厚-半厚的技术进行制备的改良冠向复位瓣,用于多颗牙牙龈退缩时,以退缩最严重牙为中心的改良切口设计的冠向复位信封瓣技术,可提高根面覆盖效果。不离断龈乳头,使龈瓣形成隧道,以容纳移植物的隧道技术及各种改良的隧道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区的组织损伤,并促进创面愈合。本文通过对各类术式的阐述和文献回顾,总结改良膜龈手术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并提出牙龈退缩的治疗方案建议,同时强调牙龈退缩的对因治疗,以达到稳定的根面覆盖效果。创伤小、疗效稳定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法是今后膜龈手术的发展方向。

  • 专家论坛
    王安训, 黄烁金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2): 837-84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2.001
    摘要 (570) PDF全文 (571) HTML (339)   可视化   收藏

    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案,但对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医生在多个方面仍面临挑战,如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气道管理、生存质量与预后等。I/R损伤是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并发症,除了手术过程中尽量缩短血管吻合时间,可尝试应用物理干预治疗、抗氧化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剂治疗、高压氧治疗等预防和治疗游离组织瓣I/R损伤,但缺乏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据进一步的佐证。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修复患者的术后气管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延迟拔除气管插管被提出作为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替代方案,该方法可以方便患者伤口护理、减少感染、加快患者康复,并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未来有望通过制定更符合延迟拔管的患者适应证和重症监护方案,提高延迟拔管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术前根据缺损类型,选择合适的游离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有利于更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同时,对于需要术后放疗的患者,可通过术中神经吻合、放疗前口腔卫生维护、早期语音训练等方法,减少术后放疗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专家论坛
    王文梅, 彭巧, 王翔, 朱雅男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1): 761-76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1.001
    摘要 (598) PDF全文 (714) HTML (448)   可视化   收藏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国内外目前尚无根治的特效方法,尤其是顽固性RAU的治疗更加棘手,显著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研究证实,顽固性RAU患者常常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增加了口腔溃疡治疗难度。而临床中口腔专科医师常常专注于口腔问题的处理,忽略了从全身角度对RAU发病原因及诊治进行评估和决策。为此,本文在基于国内外各种相关文献及笔者团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顽固性RAU可能合并的常见系统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炎症性肠炎、缺铁性贫血、糖尿病、白塞综合征、莱特尔综合征、斯泼卢综合征、Sutton综合征及艾滋病等。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对这类患者的治疗策略,即对系统性疾病的积极治疗联合针对RAU采取的局部或全身用药、局部理疗、中医中药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措施。本文旨在为临床医师对顽固性RAU的诊疗提供更加全面的认知,以期为患者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顽固性RAU临床疗效。

  • 专家论坛
    李刚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0): 685-69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10.001
    摘要 (570) PDF全文 (716) HTML (513)   可视化   收藏

    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有关根折,尤其是应用CBCT诊断根纵裂一直是研究热点,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CBCT对根析的诊断效能研究;②扫描参数对CBCT诊断根折准确性的影响,如扫描视野、空间分辨率、管电流和管电压等;③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是金属伪影消除技术的应用能否提高根管治疗后和根管内有桩核时根折诊断的准确性;④根纵裂临床诊断模式的建立与验证;⑤人工智能和对比剂在CBCT图像根折诊断中的应用。与根尖片相比,CBCT可以显著提高未经过根管治疗患牙的根折诊断准确性;但是对于根管治疗后的患牙,根纵裂的诊断需结合临床体征共同判定,其中患牙颊舌(腭)向的垂直性骨吸收是根纵裂的特征性指标。根纵裂的宽度是影响根纵裂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原因,而CBCT扫描时采用的体素大小并不是影响根纵裂诊断准确性的必要因素;除个别机型外,根纵裂的折裂方向不影响其诊断准确性;图像后处理技术,特别是金属伪影消除技术不能够提高根纵裂诊断的准确性,还可能降低诊断效能,临床中不建议应用。

  • 专家论坛
    王磊, 史敬存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9): 609-617.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9.001
    摘要 (982) PDF全文 (661) HTML (1156)   可视化   收藏

    颌骨大型缺损的功能性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的重点问题,自体骨移植是主要的方法。然而,自体骨移植后的骨质易吸收,即使通过吻合血管,移植骨的自发性疏松化仍然严重影响牙种植及功能恢复。因此,血管化自体骨移植的疏松化成为颌骨重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尚无预防措施。血供充足的自体骨无法避免自身疏松化的问题提示:血供之外被长期忽略的神经等系统因素可能调控移植骨内环境。笔者基于前期神经微环境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系列研究,通过构建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动物模型及尸体解剖,提出了同期神经支配的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新术式。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移植是在髂骨瓣(骨肌皮瓣)植入受区并行血管吻合后,对同时获取的支配髂骨的髂腹股沟神经(传统方法一般忽略并牺牲)与下牙槽神经近心端及颏神经行显微缝合。笔者团队通过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同期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移植的新方法不仅抵御骨质吸收,而且能够恢复唇等周围软组织的感觉,可解决颌骨重建后感觉缺失及疏松化的关键问题,保证了牙种植义齿的成功,并提出“血供+神经”双系统骨移植的新理念。

  • 专家论坛
    谢成婕, 刘小豪, 陈杰, 翁静欣, 陈晓川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8): 533-542.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8.001
    摘要 (1075) PDF全文 (715) HTML (1186)   可视化   收藏

    牙龈退缩导致牙根敏感、根面龋、牙根暴露等问题,各类根面覆盖术是目前牙周病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其中隧道技术因其微创、稳定、疗效好受到广大医师的青睐,但其存在局限性。本文拟从隧道技术的历史、疗效评价、局限性及技术改良等方面阐述隧道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信封瓣技术演变为隧道技术的过程;隧道技术的疗效与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之间的比较;结合本团队临床体会归纳了隧道技术的应用局限,如超过5 mm牙龈退缩,隧道技术的冠向复位程度可能无法完全覆盖结缔组织移植物,存在技术敏感性高等问题;讨论了隧道技术的手术入路,包括经前庭切口的隧道技术、W型瓣技术、针孔技术等;缝合固定包括水平褥式缝合、单个牙悬吊、连续多个牙的悬吊缝合等;隧道内移植物包括自体结缔组织、富含血小板血浆、同种异体移植物如脱细胞真皮基质、异种胶原膜等;根面处理方式包括机械法、化学法、生长因子等的处理;术后护理包括常规的消炎止痛,尤其是术区的保护;最后着重讨论了隧道技术与其他术式联合应用实现技术改良,包括隧道技术的冠向复位联合侧方关闭技术、隧道技术联合侧向转位瓣、隧道技术联合双乳头瓣、隧道技术联合系带修整等。微创、美观、长效及操作简单仍然是隧道技术研究的方向。

  • 专家论坛
    李少冰, 陈晖璐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7): 457-464.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7.001
    摘要 (929) PDF全文 (688) HTML (920)   可视化   收藏

    天然牙拔除后,其唇侧轮廓常因生理性骨改建而出现塌陷。在前牙区种植位点,为了获得理想的粉色美学效果,常使用骨增量或软组织增量来维持或重建唇侧组织轮廓。在前牙区选择软组织增量恢复美学效果时,需严格把控适应证,只有对于软组织健康且无骨缺损或仅有水平向轻度骨缺损的患者,才可以考虑直接通过软组织增量维持或重建唇侧组织轮廓。在即刻、早期和延期种植中,软组织增量的选择时机各不相同。即刻种植时,唇侧骨板完整,常推荐同期软组织移植以更好地维持唇侧组织轮廓;而在早期或延期种植时,患者已经存在较大范围骨缺损时,同期软硬组织增量风险较高,常选择在一期手术时行骨增量手术,二期手术时行软组织增量手术。软组织增量目前主要为邻近自体软组织移植,如游离龈移植、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或带蒂腭侧瓣移植等,但手术常伴有第二术区,会增加患者术后反应以及手术操作时长,因此寻找长期稳定的生物替代材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对使用软组织增量进行唇侧轮廓维持和重建的适应证、时机以及不同方法作述评。

  • 专家论坛
    李劲松, 李群星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6): 381-38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6.001
    摘要 (1119) PDF全文 (882) HTML (1046)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计算机辅助外科和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外科在医学领域特别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颌骨功能性修复重建中,术前通过软件构建3D数字模型,规划截骨范围、移植骨塑形及种植体植入方案,设计并3D打印个性化手术器具导板,可在术中实现颌骨肿物的精确切除、移植骨就位及种植体的精确植入。术后精度及功能评估显示3D打印技术可达到颌骨重建同期种植体植入预期的精确度和生物力学目标,联合种植牙修复可改善患者术后的咬合及咀嚼功能。尽管如此,3D打印技术目前仍存在术前准备耗时长等缺点,进一步开发3D打印技术、优化手术方案、寻找骨替代的生物材料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3D打印技术功能性重建颌骨的流程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金作林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5): 305-31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5.001
    摘要 (1578) PDF全文 (1021) HTML (1350)   可视化   收藏

    埋伏阻生牙是一类复杂的错𬌗畸形,不同人种、性别以及牙位的发病率不甚相同。埋伏阻生牙的病因包含全身因素与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急慢性传染病等;局部因素包括在牙齿发育到萌出至正常位置的过程中,能够造成牙齿发育异常或者萌出异常的任何因素,如局部炎症或外伤造成的恒牙胚受损、乳牙早失导致的萌出间隙不足、多生牙或牙瘤等局部病变导致的萌出道障碍。埋伏阻生牙临床表现为正常牙位的恒牙缺失,锥体束CT能精确进行阻生牙的诊断与定位。正畸综合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助萌、拔除滞留乳牙或多生牙、去除牙瘤或囊肿等病变、正畸扩展间隙提供条件自行萌出;当外科手术去除局部软硬组织障碍后,牙齿仍不能顺利萌出,则需要配合正畸牵引导萌或拔除后正畸以及自体牙移植等方法。明确诊断、合理评估治疗难度、采取合适的矫治方法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将重点回顾埋伏阻生牙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和相应的治疗方法等,全面阐述埋伏阻生牙的正畸综合治疗,期望为临床医生治疗埋伏阻生牙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陈泽涛, 曾培生, 刘海雯, 施梦汝, 陈世杰, 陈卓凡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4): 229-236.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4.001
    摘要 (1182) PDF全文 (933) HTML (849)   可视化   收藏

    现阶段的种植手术机器人已基本实现“手术操作智能”,然而,机器人种植决策的“类脑智能”仍处于理论及探索阶段。临床种植方案制定取决于种植时机、种植区域、骨量条件、种植术式、患者全身因素等,其制定过程需要评估相应临床决策指标及执行不同临床路径。本文回顾了人脑的认知行为及信息处理机制,在临床循证医学的思想及大数据、深度学习的潜力启发下,结合临床决策指标及临床路径可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数据特点,提出了基于决策指标智能化预测及临床路径智能化执行的种植手术机器人种植决策类脑智能化可行方案,即“挖掘决策指标,厘清临床路径——构建决策指标大数据库——深度学习智能预测决策指标——临床路径智能执行——种植决策类脑智能化”;并结合本团队前期研究成果,以即刻种植时机决策为例,述评其类脑智能化过程,为后续种植决策全面“类脑智能化”研究提供范本。未来,挖掘并评价更多临床决策因素,并不断总结完善种植临床路径,同时采取最佳的智能化方式实现循证指标及路径的智能化预测,最终实现种植临床诊疗过程智能化,将是口腔临床医师们需要思考及努力的方向之一。

  • 专家论坛
    屈依丽, 满毅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3): 153-16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3.001
    摘要 (1277) PDF全文 (803) HTML (1035)   可视化   收藏

    良好的缝合能够起到固定、关闭创口的作用,是保证创口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牙缺失种植位点的软硬组织再生术,无张力的对位缝合对于组织的再生十分重要。水平内褥式缝合与常规水平褥式缝合类似,通过两针进针、两针出针形成一个能被切口平分的矩形,水平内褥式缝合在矩形的基础上,强调经过切口的缝线需位于切口下方,因此创缘的外翻为该术式亮点。水平内褥式缝合通过缝合和打结可以紧密贴合受区组织与移植物,实现胶原膜、根向复位瓣、软组织移植替代物的固定,关闭创口还能进一步释放创缘张力。在满足固定、关闭创口的基本需求之外,水平内褥式缝合还能起到应力中断作用,降低周围肌肉牵拉对术区的干扰,搭配常规间断缝合能更精细调节创口张力,因此在种植相关再生性手术中应用潜力大。笔者基于临床经验和文献,阐述水平内褥式缝合在组织增量术区应用的优势,尝试明确进出针位点及缝线与组织和切口的空间关系,提出命名根据,有利于同行交流与实践。

  • 专家论坛
    杜芹, 杨一凡, 贾淑娴, 李小兵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2): 77-85.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2.001
    摘要 (1637) PDF全文 (1088) HTML (1471)   可视化   收藏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早期混合牙列阶段常见的一类错颌畸形,6 ~ 10岁的儿童发病率为0.83% ~ 8.7%,并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恒磨牙萌出的近中阻生,可伴随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和间隙丧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会导致患儿发生第二乳磨牙早失、牙弓发育不足与后牙段牙列严重拥挤等问题,预防及早期干预非常重要。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与牙、牙槽骨及颌骨之间差异性生长发育平衡破坏有关,其病因可分为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病史、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并采用分牙法、第二乳磨牙远中片切及远中移动第一恒磨牙等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常用治疗方案进行述评,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陈斌, 闫福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3, 31(1): 2-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3.01.002
    摘要 (1984) PDF全文 (1360) HTML (1447)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人群中薄牙周生物型较多,明显限制了正畸牙移动界限。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不仅可以通过骨皮质切开加速牙齿移动,而且可以通过增加牙槽骨量扩大正畸牙移动范围,减少正畸治疗的牙周并发症。PAOO的发展经过了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基于“移动骨块”的截骨术到后来基于“局部加速现象”的骨皮质切开术,再到目前基于“骨组织工程学”的PAOO,已有百余年。纵观其发展史,对原理的认识决定了临床技术的发展。因此,对于PAOO应立足于基础研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根据骨组织改建和再生的原理进行相应操作,思考手术改良。根据目前的循证证据,如行单纯的骨皮质切开术,建议选择超声骨皮质切开术或者激光辅助骨皮质切开术,并首选采用外科导航技术或在3D打印的外科导板辅助下进行;如需骨增量,尤其是大量骨增量,翻瓣的PAOO仍是首选。术区稳定、无感染是愈合的关键,因此,除了感染控制,还应保护术区免受外力干扰。目前,关于PAOO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较少,未来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评价不同术式PAOO的临床疗效。本文在介绍PAOO的发展史、原理及手术注意事项的同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张玉峰, 王宇蓝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12): 837-843.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12.001
    摘要 (1077) PDF全文 (1088) HTML (513)   可视化   收藏

    垂直骨增量手术在临床上依然面临巨大挑战,通常存在难以恢复理想的牙槽骨高度、并发症等各种难题,技术敏感性较高。血浆基质是来源于自体血液的产物,能够有效促进组织再生区域的血管化,并且可招募干细胞、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垂直骨增量的骨再生。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对垂直骨增量研究的现状,按照预期牙槽嵴增量的高度将垂直骨缺损分为3类:Ⅰ类:需要的垂直骨增量高度小于4 mm;Ⅱ类:需要的垂直骨增量高度介于4~8 mm;Ⅲ类:需要的垂直骨增量高度大于8 mm。在Ⅰ类垂直骨增量手术中直接将血浆基质骨块放置于缺损区,覆盖血浆基质膜后减张缝合;在Ⅱ类垂直骨增量中使用血浆基质骨块放在缺损区,并采用钛钉进行固定,再覆盖可吸收胶原膜和血浆基质膜,减张缝合;对于Ⅲ类垂直骨增量,在制备的血浆基质骨块中要加入其他活性成分(例如骨形成蛋白、自体骨碎屑等),并且要利用钛钉等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在骨块表面覆盖可吸收胶原膜和血浆基质膜,再进行减张缝合;针对不同的垂直骨增量类型,应用上述方法可取得理想的垂直骨增量效果。本文旨在为口腔临床医生全面了解血浆基质、简化垂直骨缺损分类及操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 专家论坛
    潘朝斌, 林钊宇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11): 761-768.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11.001
    摘要 (1565) PDF全文 (773) HTML (1321)   可视化   收藏

    腮腺良性肿瘤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针对腮腺不同部位的良性肿瘤,可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与面神经的关系及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设计及切除方式,如改良耳周切口、改良面部除皱切口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尽可能保护面神经、耳大神经及腮腺导管,以保留面神经及腺体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此外,针对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面神经损伤、涎瘘、Frey综合征、术后面部凹陷、耳周感觉异常、复发等,应在术中积极预防,并在术后早期干预,在确保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专家论坛
    林正梅, 何颖聪, 黄舒恒, 黄绮婷, 张馨方, 林鸿锟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10): 685-691.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10.001
    摘要 (1076) PDF全文 (1084) HTML (612)   可视化   收藏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是针对非手术治疗未治愈的根管治疗失败病例,通过手术方法到达病损区探查失败原因、清除感染、促进根尖周组织愈合的重要治疗手段。虽然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技术已趋规范化,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其预后仍受局部解剖结构、牙周状况、冠根比、咬合关系、根尖病变的大小与性质、牙体修复与否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牙体牙髓病专科医师常专注于“根尖”的处理,易忽略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术前的全面评估与准确诊断,进而无法完善治疗计划,影响患牙的预后。本文将根据国内外近年的研究证据及笔者团队的临床实践,探讨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临床决策过程中的口腔多学科考量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牙周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种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等。对于复杂疑难根尖周疾病的诊疗,需要各专业医师根据患牙的根管系统状态、根尖周病损程度、毗邻关系、牙周健康情况、咬合关系、美学重建等进行综合分析,优化治疗程序,共同制订出最佳的综合治疗计划,为临床疗效提供保障。

  • 专家论坛
    叶青松, 彭友俭, 骆瑜
    口腔疾病防治. 2022, 30(9): 609-619. https://doi.org/10.12016/j.issn.2096-1456.2022.09.001
    摘要 (1637) PDF全文 (2026) HTML (1371)   可视化   收藏

    外泌体是一类由活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囊泡,其内携带RNA、DNA、蛋白质、脂质等多种信号分子,起到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作用,从而调控生理病理过程。外泌体的提取技术包括差速离心技术、等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尺寸排阻色谱技术、超滤技术、聚合物共沉淀技术、免疫亲和技术、微流控分离技术等,这些提取技术各有优缺点,目前国际上尚未统一外泌体的提取标准;而且不同细胞来源及培养条件下的外泌体其特异性蛋白和遗传物质表达有所不同,从而表现特征和功能也存在差异;因此,目前外泌体多用于临床前研究,广泛应用于临床尚存在困难和挑战。本文总结了外泌体在现阶段研究领域中的进展,归纳了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特征和应用、优缺点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外泌体的性能;同时建议需要完善外泌体提取和制备的标准化流程为外泌体的临床转化和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