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瓷高嵌体与全瓷冠在短冠后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关达荣, 张德莹, 邹康元, 陈觉清
佛山市向阳医院·禅城区口腔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作者简介:关达荣,副主任医师,本科,Email:fsgdr@163.com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聚合瓷高嵌体与全瓷冠在短冠后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根管治疗后的短冠后牙完成45例聚合瓷高嵌体修复及45例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从修复体美观、修复体折裂及脱落、边缘密合度、基牙保存情况等方面进行临床比较。结果 在12个月的观察期内,聚合瓷高嵌体在修复后6个月有1例出现修复体脱落,而全瓷冠修复体则在6~12月后陆续发现8例修复体脱落,两者在修复体折裂及脱落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χ2=4.44, P < 0.05)。结论 聚合瓷高嵌体在短冠后牙修复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高嵌体; 聚合瓷; 全瓷冠; 短冠后牙
中图分类号:R783.3 文章编号:2096-1456(2017)08-0533-04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polymer ceramic onlay and all ceramic crown in short crown molar
GUAN Darong, ZHANG Deying, ZOU Kangyuan, CHEN Jueqing
Foshan City Xiangyang Hospital·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528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GUAN Darong, Email: fsgdr@163.com, Tel: 0086-757-82240931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olymer ceramic onlay and all ceramic crown in short crown molars.Methods 45 cases of polymer ceramic onlay and 45 cases of Zirconium dioxide all ceramic crowns which repaired the short crowm molars after root canal therapy were compared clinic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beauty of restoration, fracture and dislodgement, marginal adaptation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abutment teeth.Results One polymer ceramic onlay had fall out form the teeth after half year, while the all ceramic crowns have been 8 cases after 6~12 month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racture and dislodg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χ2=4.44, P< 0.05).Conclusion Polymer ceramic onlay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s in the restoration of short crown molars.

Keyword: Onlay; Polymeric porcelain; All ceramic crown; Short crown molar

根管治疗后的磨牙容易出现患牙折裂、充填体脱落等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患牙, 多采用全冠或高嵌体的修复方式。然而对于 龈距离小于3 mm的后牙残冠, 修复空间的不足增加了修复的难度。此类短冠后牙的全冠修复体较易脱落, 而高嵌体修复体则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临床。何晓松等[1]比较聚合瓷高嵌体与钴铬合金烤瓷全冠对磨牙根管治疗术后的患牙保存疗效, 但对于聚合瓷高嵌体与全瓷冠的临床疗效研究相对较少。为研究两种全瓷修复体对患牙保存的成功率, 笔者对聚合瓷高嵌体及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牙短冠的临床疗效做一对比, 为临床应用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随机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修复科就诊需行短冠修复的90颗后牙, 共90例患者, 其中男44例, 女46例, 年龄18~60岁。纳入标准:后牙临床牙冠 龈距离小于3 mm, 含有3个或3个以上完整轴壁, 缺损深度位于龈上, 并行完善根管治疗的死髓磨牙。纳入之磨牙无牙周疾病。排除隐裂牙。所有后牙根据随机数字表平均分成聚合瓷高嵌体修复组与全瓷冠修复组。

1.2 牙体预备

全瓷冠修复组按全冠制备要求进行牙体预备, 保证各轴面聚合度为2° ~5° , 面预留1.5~2 mm的修复空间, 肩台为0.5~1 mm的浅凹型, 肩台位置位于龈下0.5 mm, 线角光滑圆钝; 聚合瓷高嵌体修复组按常规去尽腐质及髓腔充填物, 按嵌体制备要求将 面磨除1.5~2 mm, 去除薄壁弱尖, 尽量保留牙体组织。制备 > 1 mm宽的龈阶, 边缘位于龈上自洁区, 洞内各轴壁彼此平行, 稍向 面外展2° ~5° , 倒凹不必完全去除, 必要时用玻璃离子垫底, 保证底部平整。

1.3 牙体修复

经牙体预备的后牙, 进行排龈、硅橡胶取模, 在自然光下用Vita 3D比色板进行比色及选择颜色。送义齿中心指定技工分别进行聚合瓷高嵌体和全瓷冠的制作完成。聚合瓷高嵌体采用Cramage聚合瓷材料, 全瓷冠采用二氧化锆材料。试戴, 调 后采用3M双固化树脂粘接剂粘接。以上牙体预备和修复体试戴、粘接均由同一医生完成, 而临床随访和评价则由另一位医生完成。

1.4 随访及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于修复体粘接后第 3、6、12个月进行复查, 参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对修复体的疗效进行评估[2]表1)。

表1 修复评价标准 Table 1 The standard of therapy evaluation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 SPSS 13.0 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种修复体的各个项目不同等级修复体所占的百分率进行卡方检验。P < 0.05时,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90例患者的90例短冠后牙分别进行聚合瓷高嵌体修复和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 所有病例均进入修复后3月、6月和12月的跟踪随访中, 全部数据进入结果统计分析。两种修复方式的12个月临床疗效对比的评价结果(表2)显示:在短冠后牙的修复体当中, 聚合瓷高嵌体在修复后6个月有1例出现修复体脱落; 而全瓷冠修复体则在6~12月后陆续发现8例修复体脱落, 两者在修复体折裂及脱落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4, P < 0.05)。两种修复方式在修复体美观、边缘密合度及基牙的保存等方面的有效率均为100%。

表2 短冠后牙修复12月后的临床疗效对比 Table 2 The therapeutic comparison of 12 months in short coronal teeth
3 讨 论

临床上对短冠后牙的修复常采用牙冠延长术后全冠修复的方式, 然而后牙牙冠延长术的技术要求较高, 治疗周期较长, 患者接受度不高, 故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有一定的难度。高嵌体利用无髓牙髓腔作为固位洞形, 可直接修复短冠后牙, 免去手术带来的不便。随着全瓷高嵌体材料的发展, 临床使用全瓷高嵌体修复短冠后牙越来越普遍[3]。本研究比较聚合瓷高嵌体及二氧化锆全冠材料在短冠后牙的修复效果。二氧化锆全瓷材料在全冠修复效果中已得到公认, 但在短冠后牙的修复效果却不太理想。Cramage聚合瓷含73% 纳米级瓷微粒, 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机械性能好, 突破了传统瓷与树脂的界限, 结合瓷和树脂的特性, 兼有瓷和树脂的成分; 在美观上类似瓷, 在操作上类似树脂, 硬度与天然牙釉质接近,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能。研究表明, 聚合瓷高嵌体的边缘适合性明显优于CAD/CAM全瓷嵌体, 而其抗压强度达到354 MPa, 抗弯曲强度达146 MPa, 均明显高于铸瓷, 是一种理想的高嵌体材料[4, 5, 6]

随着科技进步和材料技术的更新换代, 全瓷材料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突出的美观性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非金属全瓷材料的牙体缺损修复越来越普遍。高强度的二氧化锆全瓷冠不仅仿真效果好, 而且由CAD/CAM系统设计制作, 显得简单便捷[7]。二氧化锆冠具有的高强度和抗折裂能力使其适用于咀嚼力较大的磨牙修复中, 加上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在临床上被普遍采用[8], 故本研究采用了二氧化锆及聚合瓷作为修复材料进行对比研究。然而二氧化锆冠的粘结性能较差, 且在修复空间不足的短冠后牙修复中更显得固位不足, 故在本研究的设计中严格控制病例的纳入标准, 所选病例多数为轴壁完整的磨牙, 以保证足够的粘接面积; 同时控制基牙预备时各轴壁的聚合度不能过大, 保证全冠的摩擦固位力; 浅凹形的肩台形态也增加了全冠的边缘密合度[9], 为了增加其固位还将肩台位置置于龈下0.5 mm, 相当于增加了基牙牙冠长度。

大量临床观察显示[10], 短冠后牙的全冠修复失败率高达30%, 且失败病例中多为冠脱落。这是由于基牙在口腔环境的斜向力作用下产生旋转, 短小磨牙预备体位于抵抗区的面积较小甚至缺如, 抵抗侧向脱位力能力弱, 而粘接剂受到的拉力及剪切力相对较大, 粘接剂易破碎导致冠脱落[11]。本研究中全冠修复组也出现了较高的脱落率, 而高嵌体组仅有1例因修复体脱落而失败的病例, 这说明利用髓室固位的高嵌体对于短冠后牙的修复更有优势。

本研究还发现, 高嵌体修复组在牙周组织健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与谭荣[12]对于固定修复在牙周组织健康影响的研究相一致, 究其原因可能与高嵌体修复方式的边缘位置设计有关。高嵌体的主要固位方式为髓腔的箱状固位和粘接固位, 故修复体边缘一般设计于龈上自洁区, 对牙周组织基本没有影响。相对而言, 全冠修复体由于短冠后牙的固位力不足往往会选择龈下边缘, 如处理不当则会破坏基牙的生物学宽度或粘接剂溢出龈下未能清理干净导致牙龈发红出血或牙周红肿等的牙周问题。虽然高嵌体与全瓷冠两种修复方式的边缘设计不尽相同, 理论上不存在可比性, 但我们发现针对根管治疗后短冠后牙的高嵌体修复方式在边缘设计上优胜于全冠修复, 而且更有利于基牙的牙周组织健康, 但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面还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结果来确定。

高嵌体的修复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 其在保留更多牙体组织、保护牙周组织健康和增加短冠后牙固位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目前, 高嵌体修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材料的选择和粘接性能方面。Bottino等[13]发现聚合瓷的密合度和边缘适合性均较长石质陶瓷嵌体优胜, 但前者在粘接强度上却不及后者。有学者认为, 复合树脂嵌体能有效地修复缺损的后牙, 提示复合树脂将成为新一代牙体修复材料。此外, 增加修复体的固位力也十分重要[14, 15]。Liu等[16]认为利用接近髓腔的箱状设计可进一步提升嵌体的固位和抗力。有学者应用纤维分体桩高嵌体修复无髓短冠磨牙获得良好修复效果[17], 但本研究认为该方式破坏了嵌体咬合面的完整性, 其抗力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何晓松, 黄益科, 张军. 根管治疗术后磨牙行高嵌体或全冠对患牙的保护作用比较[J]. 浙江使用医学, 2014, 19(2): 113-114. [本文引用:1]
[2] Gemalmaz D, Ergin S.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ll-ceramic crowns[J]. J Prosthet Dent, 2002, 87(2): 189-196. [本文引用:1]
[3] Studer SP, Wettstein F, Lehner C, et al. Long-term survivalist imates of cast gold inlays and onlays with their analysis of failures[J]. J Oral Rehabil, 2000, 27(6) : 461-472. [本文引用:1]
[4] 王洁. 修复新材料聚合瓷的临床合理有效应用[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8, 1(1): 50-51. [本文引用:1]
[5] 李菊红, 阮世红, 武剑, . 3种高嵌体边缘适合性的比较研究[J].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4, 23(2): 80-83. [本文引用:1]
[6] 林翠红, 朱洪水. 瓷聚体嵌体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5, l4(1): 36-38. [本文引用:1]
[7] Tapie L, Lebon N, Mawussi B, et al. Understand ing dental CAD/CAM for restorations- the digital workflow from 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iewpoint[J]. Int J Comput Dent, 2015, 18(1): 21-44. [本文引用:1]
[8] 傅云婷, 杜瑞钿, 耿发云, . CAD/CAM氧化锆全瓷与IPS e. max Press铸瓷固定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对比研究[J]. 口腔疾病防治, 2016, 24(9): 524-527. [本文引用:1]
[9] 李菊红, 阮世红, 武剑, . 两种肩台形态对全瓷高嵌体边缘适合性的影响[J]. 广东牙病防治, 2013, 21(10): 542-545. [本文引用:1]
[10] 吕渭莉, 石红光. 三种方法修复短冠磨牙疗效对照[J]. 广东医学, 2003, 24(5): 525-526. [本文引用:1]
[11] 贾洪诚, 王璇. 髓室固位形在短临床冠修复中的应用[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 11(2): 90-91. [本文引用:1]
[12] 谭荣. 固定修复对于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J]. 口腔医学研究, 2014, 30(10): 970-973. [本文引用:1]
[13] Bottino MA, Campos F, Ramos NC, et al. Inlays made from a hybrid material: adaptation and bond strengths[J]. Oper Dent, 2015, 40(3): 83-91. [本文引用:1]
[14] Grivas E, Roudsari RV, Satterthwaite JD. Composite inlays: a systematic review[J]. Eur J Prosthodont Restor Dent, 2014, 22(3): 117-124. [本文引用:1]
[15] Belli R, Geinzer E, Muschweck A, et al. Mechanical fatigue degradation of ceramics versus resin composites for dental restorations[J]. Dent Mater, 2014, 30(4): 424-432. [本文引用:1]
[16] Liu X, Fok A, Li H. Influence of restorative material and proximal cavity design on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of MOD inlay restoration[J]. Dent Mater, 2014, 30(3): 327-333. [本文引用:1]
[17] 刘湘宁, 周磊, 熊坤, . 两种分体桩高嵌体修复无髓磨牙牙体缺损的评价[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7(4): 534-538. [本文引用:1]